《圣经》中的纹身起源
注:点击图片跳转到下一张
桑塔耶纳不无忧伤地说:“审美的快乐是天国的快乐,而非人间所有。
女人有很多个谜。
女人纹身又给女人平添了一个谜。
其实又何止只是平添了一个谜,还平添了一层神秘的七色光……
《圣经》上说,在伊甸园里偷吃“禁果” 的亚当,无意之中发现斑驳的树影、舒卷的藤蔓,纵横交错辉映在夏娃光洁的玉体上。奇妙的勾勒,时隐时现,若即若离,令亚当心旷神怡。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霎那间撩起原始的欲火……
瞬间的诧异与智慧之光使亚当产生奇妙的联想:若让女人柔润细腻的胴体上镶嵌一些自然的纹影,无疑是一种珠联璧合的杰作......
亚当的联想给人类留下了艺术的召唤。
数千年前,生活在新西兰的毛利人,受“垂直阳光”的刺激,产生奇想,把亚当的联想变成现实,揭开了人体皮肤上的艺术扉页。随后这种艺术沿赤道线向全球辐射,逐渐成为灿烂多姿的习俗文化中的一株奇葩。
慢慢刺,慢慢刺,
慢、慢、慢、慢慢刺出好颈饰......
哎呦!慢一点儿
慢一点地刺呦!
这是在印度的恰迪斯格尔的边远地区,农村姑娘们忍受着刺青的针痛,在针尖儿的砭刺下,紧咬牙关,从齿缝里挤出来的悦耳民歌。女人纹身、刺青或黥刺既是不同肤色、不同人种、不同民族由来已久的习俗,同时,也是在纹身文化中与男人纹身风格迥异,而又并驾齐驱的主旋律。在世界纹身文化的长廊里,女性纹身,犹如今天女人流行整容,修面,也犹如今天的女人要在她们的着装上缀饰花纹图案一样,含有极为深长的意味和情思......
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年的三月,在美利坚合众国的文化名城——费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第六届世界纹身展览会。这次展览会是各国纹身爱好者登台献奇的盛会,三百多名纹身爱好者向与会者骄傲地展示皮肤上千奇百怪、光怪陆离的飞禽走兽、花木草虫的图案,令观展者惊讶不已, 叹为观止。尤令观展着和参展者疯狂的是一个名叫拉巴尼的女青年,将自己的整个上半身及双臂纹剌成一件半长袖的印花衬衣。如果不是亲手触摸,乍看去的确难以分辩出拉巴尼穿的是衣服,还是自身皮肤。其整体结构和谐飘逸,图案形象生动,花纹奔放逼真,色彩鲜艳夺目,宛如一件精美漂亮的丝绸制品。
如今,纹身国际展会依然在盛行,当然,如今的纹身盛会可能或带有更多的商业色彩,但是或许也只有通过这种很世俗的方式,纹身这种艺术方可源远流长......